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 支持IPV6
2025-02-11 彝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彝良县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彝良县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来源:彝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 复制链接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彝良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云南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市部署,县委“1342”工作思路,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狠抓落实,确保到2035年同步实现彝良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1.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按照《中共彝良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学习选题计划〉的通知》要求,彝良县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法10分钟制度。截至2024年12月30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8次集中学习;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8次集中学习。

2.全面开展普法强基、命案防控、利剑护蕾

(1)普法强基工作全面开展。一是抓实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结合开展外出务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等开展普法宣传265场次24173人次。二是抓实安置区重点普法,共计开展“法治夜校”18期,普法5400余人;开展院坝会42场,普法12000余人;开展“一点半感恩小课堂”6期,普法1200余人;开展其他法治宣传5场1500余人次。三是抓实民族特色普法,聚焦民族聚居地开展特色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8场次,涉及3万余人。四是抓实校园“护蕾课堂”行动,以“防性侵、防诈骗、防欺凌、防毒品”为主题,采取以案释法、引案入课的方式讲解8种未成年人犯罪情形,共开展法治宣讲100余场次,覆盖50000余名师生。五是抓实重点行业普法宣传,对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夜市等行业场所开展“现场普”“执法普”,开展重点行业场所集中普法宣传50余次,涉及11000余人次。六是抓实重点人员针对性普法,共摸排出初中文化以下、法律意识淡漠的农村青壮年5479人次,开展针对性普法6537人次;摸排出矛盾突出的琐事口角、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双方当事人6849人次,开展针对性普法10829人次;摸排出婚恋家庭矛盾突出人员1378人次,开展针对性普法1559人次;摸排出外出务工人员227588人次,开展针对性普法221538人次;摸排出乡镇(街道)中小学师生及不良行为青少年21632人,开展针对性普法21275人次。今年以来,全县共计开展基层干部培训531场次,参加培训20829人;开展法治宣讲2892场次,参加宣讲325820人次。

(2)命案防控持续落实。一是持续深化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对全县173395户家庭户开展科学精准评估定级,共排查出风险家庭17995户(其中低风险家庭15630户、中风险家庭1521户、高风险家庭844户),严格落实包保稳控责任和稳控措施,认真开展随访走访,多措并举推进风险化解,累计化解各类风险家庭8257户。二是持续深化特殊群体精细化服务管理,聚焦12类重点人员开展滚动式精准摸底排查,共纳入服务管理的特殊群体共计10.23万余人,其中城乡低保7.4万余人、特困供养人员2546人、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36人、一老一小1.5万余人、流浪乞讨及智力障碍等残疾人员721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119人、精神病障碍患者3156人(其中3级以上5人)、艾滋病患者783人、社区矫正317人、安置帮教对象3320人(刑满释放人员2343人,社区解矫977人)、吸毒人员1127人、信访重点人员35人,因琐事口角、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家庭婚恋纠纷引发的突发矛盾双方当事人1103人(其中已化解539人,已稳控564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以及扬言报复等有肇事肇祸苗头倾向人员53人(已全部化解),法轮功等邪教人员133人(其中法轮功2人、其他邪教人员131人)。三是抓实重点场所管控,不断加强对出租屋、娱乐场所、网吧、夜宵市场等场所巡查整治,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6次,检查宾馆酒店等场所1636家次、足浴按摩369家次、歌舞酒吧娱乐场所299家次,查处违反旅馆业管理案件23起,处罚违法经营主体5家,罚款7.6万余元。四是抓实重点物品管控,共排查易爆物品、易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62家次,爆破作业项目58个、爆破作业点65处,烟花爆竹企业290家次,排查枪爆重点人员、军械枪迷56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2起。

(3)“利剑护蕾”深入推进。一是抓实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检案件18件21人,审查起诉未检案件16件20人,严格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不批准逮捕6件10人,附条件不起诉6人;法院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10人从严判处三年六个月至十四年六个月年不等有期徒刑。二是抓实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对2名未成年人开展司法救助,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针对家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发出督促监护令11份。三是抓实重点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加强对1.6万余名留守儿童少年关心关爱,对梳理排查出的320名“问题学生”逐人落实政法干警进行挂钩教育帮扶。四是深入推进“净网”“清朗”行动,共监测到负面网络舆情256条,对其中3条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有效处置,并发出预警通报举一反三,交办给相关部门开展市场整治。

(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按照《昭通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昭政办发〔2023〕72号)文件要求,彝良县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有序开展。一是彝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彝良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二是14个乡(镇)、2个街道和29个县直各行政执法部门自行组织行政执法队伍全员轮训,轮训工作2024年6月底前已完成;三是全面梳理编制执法事项清单。目前14个乡(镇)各编制行政处罚60项,行政强制6 项,行政检查7项;2个街道各编制行政处罚45项,行政强制5项,行政检查6项;县直27个行政执法部门编制行政处罚3620项,行政强制138项,行政检查99项。

2.专项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彝良县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执法中存在不亮证执法,执法文书不规范,执法调查认定事实不清,执法卷宗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因辅助员参与执法,方式简单僵化,与行政执法相对人沟通较少,行政执法过程简单粗暴。针对以上问题,今年3月县司法局牵头在县直重点部门开展实地法治督察及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督促县直重点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确保行政执法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3.全面推动乡镇赋权改革工作。根据彝良县人民政府2023年11月1日印发的《关于公布彝良县乡镇(街道)行政职权目录的通知》,共编制《彝良县乡镇(街道)行政职权目录》执法事项清单135项,后根据省“立改废”,取消6项,实际129项。目前14个乡(镇)赋权53项,2个街道赋权46项。

4.加强行政规范化建设。一是根据《关于规范编制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等清单的通知》,共计11个行政执法部门共编制清单520条,其中不予处罚142条、从轻处罚256条、减轻处罚91条、免于强制15条、综合查一次16条。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行政执法部门自行组织公共法律基础知识培训20学时,部门执法业务知识培训60学时。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街道和县直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均开展了培训。

5.夯实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县政府办印发了《彝良县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衔接机制实施意见》,科学合理划分乡镇(街道)与县级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权责一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

6.“区块链+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运用全面推广。该平台推广运用以来,彝良县及时组织相关行政执法培训,并为所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账号,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全面执法数据录入。2024年11月1日县司法局组织全县29个县直行政执法部门及16个乡镇街道参加云南省司法厅举办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推广应用培训。

(三)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营造好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审批流程,深入分析了行政审批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对高频审批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简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加强了审批事项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审批效率和质量。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85.1%,零跑动事项占比达87.64%,减时限压缩比例达70%以上,即办件(承诺办结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达52.2%及以上;二是推进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对全县进驻政务服务网的37个县直部门、16个乡镇、街道和155个村社区的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及内部审批等8547个事项的本地化要素进行全面修改和规范。三是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政务能力建设。全县16个乡镇(街道),155个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架构正常运行。全面完善“网上办、指尖办、预约办”打造“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环境,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全年完成跨省通办办件2901件,省内通办办件1024件,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89.6%,减时限压缩比例达77%以上,即办件(承诺办结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达54.1%及以上,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共梳理投资项目容缺后补事项44项,县投资审批服务中心受理审批事项618件,办结事项605件,按时办结率100%,政务大厅共办理政务服务141300件。四是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面完成。2024年共完成交易项目53个,工程建设项目23个,土地交易项目4个、矿权交易项目1个,国有产权交易项目13个,交易金额约为7.54亿元,节约资金为2122.92万元,国有资产增值124.236万元。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

(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公安机关通过政法协同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1件次、提请逮捕454件次、起诉635件次、网上换押380条、社区矫正310条、法院裁判302条。二是检察机关通过政法系统协同平台收案673件,其中,审查逮捕普通案件246件、审查逮捕未检案件46件、一审公诉普通案件343件、一审公诉未检案件38件。三是法院系统加大对涉营商环境类刑事案件处理力度。2024年全年审结非法经营案件6件、妨害药品管理案件3件,依法对19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对其中7名被告人处以实体刑。加大涉工程施工类合同纠纷案件执行力度,限制高消费747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99人次,已集中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共299人次。

(五)常态化开展反腐工作,坚持做到腐败零容忍。一是紧紧围绕“四个聚焦”以及“2+4+4+1”专项整治项目,建好11本问题台账,截至目前发现职能部门问题183个,推动整改175个;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4个,推动解决57个。聚焦15件群众身边的具体实事,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28件,办理实事7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点题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个,发出纪检监察建议16份,推动各职能部门完善制度28个。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节前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1个;紧盯“车轮上的腐败”,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60个;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26个;开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2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件,党纪政务处分28人、问责4人2个单位、批评教育19人,通报典型案例6起13人1个党组织,督促建立制度20项。三是强化专项监督,提升监督质效。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强化监督,对全县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开展廉政谈话提醒80余次。整合监督资源和开展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专项监督,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121个。利用大数据加强“惠民惠农资金”运行情况监督,预警异常数据6.3万人22.8万条2.3亿元。针对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共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263个,42人主动说明问题并上缴违纪款156万余元,处置问题线索11件,立案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留置2人。四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处理信访举报554件,已处置304件问题线索,立案207件,留置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6人(乡科级干部50人),移送审查起诉5人,挽回经济损失3200余万元;发出39份纪检监察建议书。通报曝光34起典型案例;利用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会议47场次;为5个单位和34名干部澄清不实举报。

(六)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和告知承诺。一是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力度,全面提高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2024年全县共审查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通告、征收方案共计22件次,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法律意见。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和告知承诺,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县制定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予强制、综合查一次共505条。落实告知承诺31139件。

(七)加大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审查,全面落实行政应诉行政首长出庭制度。一是加大行政复议受理审查,倒逼行政执法。2024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1件,已审结37件,其中审结案件中维持26件、撤销8件、终止3件。二是强化行政首长出庭,确保争议化解。2024年办理诉彝良县人民政府行政应诉案件12件,其中一审5件,二审6件,再审1件,开庭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7件,出庭率100%;诉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办;诉县直部门6件,其中行政处罚3件,工伤认定1件,其他2件;诉乡(镇)、街道1件。

二、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一是健全完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三是健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四是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健全完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六是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工作成效:我县2023年法治建设满意度综合满意度为96.13%,在全市排名第5位;2023年法治成效考评中我县考评得分为96.36,从2022年的全市11名上升到全市第6位;彝良县企业债务化解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市级55个、县级116个,培育“法律明白人”788人,在155个村(社区)共组建了212支3461人的乡村普法队,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723场,受众60.26万人次,梳理排查重点普法对象18.46万人,普法覆盖率达94.73%。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聚焦法治彝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我们依然存在短板和弱项。比如: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够到位,特色亮点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不规范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督察为契机,紧盯短板弱项,狠抓整改提升,培育法治亮点,不断强化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固基础、找差距、补短板,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为推动彝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