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赶超跨越之年,更是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措施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完成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有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力确保年度后评估持续保持“好”的目标,特制定2022年度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彝良“建成脱贫致富示范区”要求,紧扣“二十字”总体要求和“五大振兴”奋斗目标任务,坚持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不动摇,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收入持续巩固提升,精准发力、全面补齐短板,全覆盖网格化推进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千方百计确保巩固成效更可持续。举全县之力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抓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政策倾斜两大机遇,抓实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扶贫资产管理两个基础,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深入推进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动态监测帮扶,坚决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系列政策措施,紧盯“三类对象”及农村低收入群体,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和“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压实压紧“四个责任”,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意见,不断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行业部门快速响应机制,健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继续推广运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坚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制定出台《彝良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全年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回头看”不少于4次。紧盯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以“三类对象”+易地搬迁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为重点对象,持续加强网格管理和干部包保,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推动困难问题及时解决,充分发挥政策性防贫保险作用,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救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人社局、医保局、卫健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各级挂联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二)聚焦后续精准帮扶,加快易迁安置脱贫致富示范标杆建设。以打造发界安置区全市示范标杆和3个800人以上安置点为建设重点,全面落实全省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32条措施”,压紧压实迁出地和迁入地同等责任,精准施策做好后续扶持,努力打造市级脱贫致富示范标杆。不断强化就业创业帮扶,依托安置区商业设施、产业基地、扶贫车间等资产,强化运营管理,深入盘活利用“三块地”,多渠道促进增收致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完善行政管辖和社区管理机制,深化党建引领的“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发挥“红黄绿”分类动态管理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感恩教育、关爱服务,持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成易迁对象2人户二期项目123户住房室内户型改造,持续落实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发界安置区物业管理费、电视收视费,补贴水电费,落实发界安置区聘用搬迁群众承担公共服务岗位补助。〔牵头单位:县搬迁安置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林草局、产业办,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三)聚焦就业质量提升,全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紧盯农村家庭零就业消除,以提高组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劳务就业品牌,采取技能培训、补贴、公益岗、“点对点”输出等扶持措施,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信誉良好、竞争力强的彝良劳务品牌,不断提升转移质量和就业层次,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将岗位需求推送给人社部门,人社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量身定制就业岗位,全力确保2022年度农村劳动力、低收入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保持在80%、85%、90%以上;组织开展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家庭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充分利用各类培训项目,对有就业愿望的脱贫劳动力,免费开展周期短、易学易会、增收致富见效快的“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就业转岗能力,全年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4000人,其中:完成以精准培训精准就业为目的的“进工厂培训”300人,落实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劳动力就业奖补6.5万人、继续聘用乡村公益性岗位4786人。〔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级挂联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四)聚焦富民产业帮扶,大力推动“4+N”产业培育提质提效。持续打造培育壮大天麻、花椒、竹子、肉牛为主的“4+N”产业体系,全面落实“4+N”产业实施方案和奖补办法,全力打造独具彝良特色的产业品牌,实现天麻、花椒、竹子大幅提质增效,投入840万元实施2.8万亩辣椒种植项目、投入4535.6万元实施20.2万亩竹产业基地项目,投入414.4万元实施4万亩花椒基地项目,投入2000万元实施5万亩低效竹林改造项目,投入960万元实施2万亩花椒提质改造项目;大力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在树林乡、海子镇新建肉牛养殖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将脱贫户和“三类对象”精准嵌入产业链,吸附到新型经营主体周围,破解脱贫户找不准产业、产不出商品、进不了市场的经营瓶颈。积极探索以订单生产、保价回收的“订单式”、就近就业务工增收的“劳务式”、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的“股份式”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覆盖6.03万户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实现每年人均增收600元的目标。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底,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8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继续实施小额信贷,力争新增小额信贷贷款达5000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林草局、天麻产业开发中心、供销社,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五)聚焦先导示范引领,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紧紧围绕市县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标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要求,重点围绕“一区三带”(角奎发界综合示范区、猫谢线示范带、彝海线示范带、彝牛线示范带)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全面高效推动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针对性地制定美丽村庄创建标准和补助标准,2022年逐步建成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9个和美丽村庄80个。继续高标准有序推进洛泽河“云中苗寨”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设,在4月底前完成核心区建设并投入运营,在全市全县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带动彝良模式。持续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公路、通讯、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完善监管运营长效机制,推动乡村面貌整体提升。〔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人居办、工科局、供电局,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六)聚焦乡村治理有效,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党建引领、社会综合治理这一核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治理作用,不断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抓手,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智双扶”活动,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找准抓手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构建“一张网格、一个平台、五级联动、五方参与、五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11555”基层治理模式,优化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政法委、县司法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七)聚焦沪滇协作融合,联动推进东西部协作深度合作。2022年召开彝良县与松江区联席会议至少1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赴松江区结对镇街调研对接至少1次;争取帮扶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完成小草坝镇宝藏村乡村振兴休闲特色农业体验园、海子镇清河村花秋坪标准化万头肉牛育肥场等项目建设;分批次派往东部地区培训交流教师、医生不少于30人;深入推进彝良县、乡、村各级各类医院与松江医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调松江各类医院派遣医生赴彝开展挂职支医不少于2人;完成彝良县农村劳动力到上海就业不少于300人;继续实施消费帮扶,积极动员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购买彝良县特色农产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帮助彝良脱贫群众增收,引导购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持续推进定点帮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卫健局、财政局等项目业主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八)聚焦项目推动,全面高效完成衔接资金项目建设管理任务。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紧扣项目完工率和资金支付率分别达到90%、95%的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发展、稳定就业、村级集体经济、乡村建设、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乡村治理等为建设任务,补短板、促巩固、提质量。做实做细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及时将到位衔接资金匹配到项目,完成产业就业、易迁后续帮扶、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示范点建设等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强化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全面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机制,按照“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独立”原则,构建扶贫资产动态监督检查体系,乡村振兴、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扶贫资产管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加强扶贫资产经营日常监督和绩效考核,对扶贫资产受益对象、效益发挥、收益分配等进行全方位监管,预防违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全力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产运营规范。支持村集体经济股份化合作、公司化发展、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业主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九)聚焦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持续完善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长效机制,继续保持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防止辍学反弹;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实施“雨露计划”资助9300余人,完成县第三中学教师周转宿舍118套项目建设,实施各学段就读学生的资助和奖励。继续强化因病致贫、医疗支付费用过高的困难群众的监测帮扶,完善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农危改及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帮扶,完成今年190户农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投入3242万元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及其他水利项目建设,完成钟鸣钱家沟麻窝村渔洞至庙林村余家寨段治理工程、发界安置点引水工程改造项目、角奎镇马腹村新场水库配套供水管道工程、奎香乡红旗社区安置点冰冻灾害应急处理工程,改变依靠水窖供水、水窖辅助供水人口供水方式,最大限度解决因旱应急送水问题。持续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管护经费予以倾斜支持。〔牵头单位:县教体局、医保局、卫健局、住建局、水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
三、组织保障
(一)坚决压实四级责任。坚持落实“一月一排查、一月一预警、一月一研判、一季度一反馈”长效机制,把力量沉到村、抵到户,执行网格化包保、清单化工作的常态化管理。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不少于4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不少于4次、领导小组会议不少于4次,工作调度会不少于12次,县级挂包乡镇、街道处级领导靠前指挥、做好表率,全年深入挂联乡镇(街道)、村(社区)专题研究研判、调研不少于4次,督促帮助解决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化解风险;落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全面抓好动态排查数据闭环、措施精准帮扶、项目实施、资料佐证精准等工作,全力确保问题清零、家底清楚、帮扶精准、成效明显。落实帮扶单位挂包责任,及时组织力量下沉到挂联村开展排查、帮扶工作,全力确保人人帮扶到位、户户措施达标、不出问题。落实乡镇直接责任,执行工作任务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开展走访、问题清零,把每一家每一户的工作做扎实,群众更加认可,全力确保到户排查数据形成闭环、帮扶措施精准及时、佐证及档案资料齐全、风险隐患动态全部清零。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落实考勤、纪律等约束制度,对不在岗、不履职的,及时进行严肃处理。
(二)坚决正风肃纪真督实导。紧密结合干部作风大提升和营商环境大提升两个专项行动,督促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落实监管责任,聚焦各级干部在一线抓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全过程、落实成效,全年开展专项监督不少于4次,以严密的作风、严格纪律来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联合乡村振兴局和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开展督查、暗访专项行动,全年不少于4次。督查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对工作反应迟缓、推进滞后的,督促限期完成相关工作;对被动应付、弄虚作假的,该进行约谈、通报和处分,并责令限期整改,全力确保今年后评估达到“好”的档次。
附件1:(彝巩固振兴组〔2022〕1号)关于印发《彝良县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的通知.docx
附件2: 彝良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doc
滇公网安备53062802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