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启动以来,彝良籍2000余名在外乡贤、干部心系家乡,“三入”家乡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续写“乡情乡愁”奠定坚实了基础。
“心入”家乡当好“生力军”,确保规划“走心”
“作为荞山镇咪咡村人,只要家乡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随叫随到,竭尽所能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这里是我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村里的每一项规划都需要结合村情民意,用心去做,这样的规划才有意义,才能造福子孙后代,让大家能够记得住乡愁。”在返乡干部吴向琴和唐振波看来,故乡、回归、童年的记忆,这些都是难以割舍的乡愁。干部回到自己熟悉的故乡参与村庄规划,做出来的规划会更接地气、易于落实,也更有人文情怀和温度。
彝良县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发出倡议书26份、邀请函1736封,广泛动员在外公职人员、乡贤能人积极参与到彝良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中,激发广大在外干部、乡贤的反哺情怀。彝良籍在外干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陆续返乡,参与家乡建设,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身入”家乡唱好“主旋律”,确保规划“走实”
为扎实高效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彝良县从摸排出的2803名在外公职人员中,从优筛选熟悉村情、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统筹能力的488名干部纳入37个村庄规划编制组。牵头组长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组建了由本自然村公职人员、退休干部、村组干部等为成员的村庄规划小组,具体负责做好本自然村的规划工作。
“立足于彝良县‘4+N’产业发展定位,结合我村硅矿资源丰富实际,我认为应该走工业强村的路子”“对家乡的规划,要分近期、中期、后期,理清在每一阶段分别要做什么。”“要从‘塑特色,提品质、谋发展’三个方面打造精品村,确保我村整个规划上项目能获批,发展有保障,谋划能落地。”..........近段时间以来,彝良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的组长们,多次召集村组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及部分在外公职人员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讨论如何发展村庄产业、如何让村庄变得更美丽更富裕,干部们“身入”家乡,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共同解决家乡发展遇到的问题,商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深入”家乡夯实“主阵地”,确保规划“走深”
“回乡干部虽然有见识有夙愿,但毕竟长时间离家,对很多情况掌握不清不熟,参与村庄规划,家家户户走访调研必不可少。”回乡干部郭天云认为,干部回乡做好一份规划,需要“三入”:情入村、人入户、足入点,需用脚步丈量踏勘,规划图才能带感情又不失理性。为完成这个任务,郭天云和规划组成员没少往老家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深入村组,与村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思想,在实地走访中,掌握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需所求,精心绘制家乡“蓝图”。如今的乡愁,不只在梦里,还注入规划图里。彝良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彝良县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推动干部资源、人才资源下沉农村一线,让干部带着感情与父老乡亲一起商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庄规划等事宜,在发挥自己智慧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还拓宽了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引领思想,有效提升了干部的综合沟通协调能力、农村工作能力,让干部能力素质在村庄规划中得到了检验和提升。
目前,彝良县37个村庄规划编制组已开展收集资料、实地踏勘、调研等相关工作,形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初步成果25个,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