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是世界天麻原产地。
(一)地理位置。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中部,介于东经103°51′--104°45′、北纬27°16′--27°57′之间。地处云、贵、川3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东接镇雄、威信县,南邻贵州省威宁、赫章县,西连昭阳区、大关县,北毗盐津县、四川省筠连县。土地总面积2795.76平方千米。地形东、西窄,南、北长,西、中部低,自南北向倾斜。山地占总面积的96%以上。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520米,海拔高差2260米。是典型的山区县。
(二)历史沿革。夏商,属梁州、雍州之域。西周,属屈流大雄甸(今镇雄)地。秦属夜郎国地。汉晋,属朱提郡县地。唐,置西安县,属协州。宋称易娘部,属叙州(今宜宾)羁縻地。元,置益良州,隶芒部路。明洪武年间改隶四川布政司,后废益良州入镇雄府;正德年间置白水江簸酬长宫司;嘉靖初置归化长官司,隶镇雄府;清雍正初改隶云南,置彝良州同,治今奎阳镇,隶镇雄州; 乾隆年间另设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州同置县,仍隶镇雄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从镇雄划出17甲,计343村,分置彝良县,治所迁至角奎。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隶属昭通。1950年4月彝良解放,建县人民政府。
(三)行政区划。彝良辖区牛街、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两河、钟鸣、小草坝、龙海9个镇和柳溪苗族乡、洛旺苗族乡、龙街苗族彝族乡、奎香苗族彝族乡、树林彝族苗族乡5个乡。按照《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整建制撤销彝良县角奎镇设立角奎街道和发界街道的请示》 (昭政请 [2020] 69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昭阳区等县区有关镇撤镇设街道的批复,同意彝良县撤销角奎镇 ,设立角奎街道和发界街道。角奎街道以寨子、阿都、大河、漆树、花桥、半边街、马窑、拖脚、河湾、位卓、云乐、龙石、小河、熊乐、花溪、杉林、坪政 17个行政村和蚕桑林、角奎、大河边、发达、塘房、花生地、中河坝7个社区为行政区域,角奎街道办事处驻蚕桑林社区角奎街 33号;发界街道以马腹、大马、石垭、发界4个行政村和扬帆、团结、前进、远航、新场 5个 社区为行政区域,发界街道办事处驻扬帆社区发界安置区3栋。
(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2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631192人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女性人口295101人。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469791人。年末常住人口47.98万人,城镇化率31.3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80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1元,比上年增长8.5%。
(五)地形地貌。全县地形东西窄,南北宽,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地区被河流切割成侵蚀山地,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520米,分为河谷、二半山、高山区三种地貌类型。境内有洛泽河、白水江和田黄河三大流域,其中洛泽河、白水江两大河流均属长江上游水系,过境长度分别为75.6公里和27公里。
(六)气候特征。全县气候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总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河谷到高山区可细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4个气候类型,我县低矮河谷地区高温少雨,日照较多;高寒山区多雨潮湿,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降雨量689毫米;相对湿度70%;日照1107小时。